编者按
7月4日,彭水自治县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市委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县民营经济工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活力,汇聚起促进彭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到2027年,实现总量规模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社会贡献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提升等“五个大幅提升”。
会上,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汉葭街道、郁山镇、县总商会、重庆宝霸石材有限公司、重庆阿依达太极泉水股份有限公司、彭水俊苗山民族医药产业有限公司、彭水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重庆彭水宏绿食品有限公司等先后作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县发展改革委
近年来,县发展改革委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围绕“三四六”发展思路,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加强政策供给,着力扩内需稳预期提信心。县发展改革委全面对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启动稳企惠企政策集中攻坚,推动全县经济运行回稳向上。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依法减免缓退税费2亿元,推动银行发放贷款107.5亿元,向上争取2.9亿元支小再贷款和2.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亿元。
促进民间投资,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县发展改革委深入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将37个民间投资项目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库,总投资达到414亿元。制定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实施方案,搭建民间资本与项目方沟通对接平台,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在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广泛引入民间资本特许经营,推动重点项目投资向民间资本深度开放。
强化改革引领,着力破解制度性障碍。县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彭水自治县市场主体培育奖励扶持办法》,2022年培育“四上”民营企业27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常态化征集准入限制、隐性壁垒等线索,定期排查违规案例,清理取消资质资格获取、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大力整顿招投标市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县发展改革委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落地落细重点事项改革举措,切实以“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换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悦远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运用“长江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等线上融资服务平台,落实民贸民品贷款优惠利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担保费减免等政策。
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成为高质量建设主力军
县经济信息委
近年来,县经济信息委着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成为高质量建设“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主力军。
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县经济信息委积极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开展中小企业梯队培育行动、大力鼓励大众创业、加大招商安商工作力度三条措施;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三条措施;着力推动民营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两条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潜力,支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盘活存量资产两条措施。
同时,县经济信息委着力化解民营经济发展困难问题,助力市场开拓、缓解融资难题、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强化人才和用工保障四条措施;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欠款清理整治四条措施;着力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合法合规经营三条措施;着力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考核、强化宣传引导三条措施。
在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突出针对性,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打通民营经济发展难点、卡点、堵点,解决民营经济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提高含金量,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真正得到实惠。要提升获得感,着力在帮扶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要确保有实效,建立了目标清单和任务清单,明确工作抓手和任务分工。
多举措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汉葭街道
汉葭街道目前共有民营市场主体13544户,其中民营企业2690家,个体工商户10854家。2023年新增民营市场主体930户,其中民营企业181家,个体工商户749家。
主动提供“点菜式”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落实班子成员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每季度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服务。民营企业“点菜”报需,街道按需“配菜”解难,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及时梳理归纳,分析研判,对口制定解决方案,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半年来为民营和小微企业办理就业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75件,发放贷款金额1500万元,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探索“走出去+引进来”模式,确保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多学多看多宣传的方式,深入学习借鉴先进地方的优秀做法,积极拓宽思路拓展视野,大力宣介本地资源禀赋、政策优惠等资源,促进项目落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以商招商、安商富商的方式,引资打造北斗星空·梦想草场、哆咪肉小院、大树村乡村会客厅等集观光休闲、文艺演出和餐饮露宿功能于一体的彭水城区近郊休闲旅游胜地,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做实做好“党建+”文章,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党组织有效全覆盖,现有民营经济党支部32个,精准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系企业加强指导、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打造“红色阵地”、建立党员驿站、设立“党员先锋岗”,推动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红旗飘起来、形象树起来、企业强起来”的联动效应。
下一步,汉葭街道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把企业服务做细,把招商引资做好,把党建引领做靓,努力推动辖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商会独特作用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县总商会
彭水自治县现有商协会51个,其中乡镇、街道商会39个,行业商协会12个,商会现有会员4910名,党员300余名,成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13个,工会37个,商会妇联5个,正在组建的团组织3个。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基层商协会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好评。汉葭街道商会、县装饰建材商会从2019年至今,连续获得重庆市“四好”商会荣誉称号,汉葭街道商会荣获2019—2020年度全国“四好”商会,重庆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先进单位、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商会,汉葭街道工商联合党总支2019年至今连续获得市级示范点支部。
县总商会引导广大会员及非公经济人士听党话、跟党走,识大体、顾大局,发出好声音、发挥正能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商会会员也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挥了商协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大力开展消费帮扶活动。组织基层商会、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多次赴乡镇开展消费帮扶,现场采购定购农特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2年底组织汉葭街道商会、女企业家协会、装饰建材商会等商会近50家会员企业,前往太原镇高桥村、麒麟社区、区阳村采购农产品,折合人民币共计35万元。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2022年暑期高温下,多次组织多家商会会员企业为一线工作人员送去防暑药品,价值人民币3万余元,为边远山区缺水的村民送去生活饮用水,为乡镇民营企业送去桶装水。组织基层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精准助学关爱活动,在润溪乡麻池村,向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现场捐赠3.35万元。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当好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参谋和桥梁纽带,有关商会先后招商引资三家企业落地彭水。县装饰建材商会会员企业抱团发展,共同出资近亿元筹建重庆瑞鑫矿业有限公司、重庆冠诺商贸有限公司,直接带动就业60余人。
发扬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市宝霸石材有限公司
重庆市宝霸石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通过县上招商引资政策进入彭水,注册在靛水街道肖坝村,与彭水人民一起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走过了13个年头。公司在渝投资总额已经超过7.18亿元,主要生产经营商品混凝土(年产能力100万方)、水稳层、大理石、石子、石粉、透水环保砖等建筑材料。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年缴纳税费1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近几年来,累计捐赠现金和物资共计426万元,为彭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宝霸二期石材加工生产线,是渝东南片区日产万吨的自动化石材加工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公司投资2.52亿元在新城建设的四星级凤凰酒店,目前主体完工,处于装修完善配套设施阶段。已投资6000多万元的桑柘黑色大理石开采加工项目,还将投资1亿元,届时年产值将增加1.1亿多元,税收增加1000多万元,就业人员增加150多人。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全体员工抢抓机遇,逆势而上,生产产值连年稳步增加。2021年11月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22年6月获得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6月18日,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为“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
下一步,重庆市宝霸石材有限公司将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加大在高新和专精技术上的投入力度,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专心致志地做好石材加工和混凝土预拌工作,努力锻造让客户满意、社会放心的拳头产品,同时结合彭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寻找转产稳妥发展的路子,全力做好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作,用心用情服务好“三农”工作。
(本版稿件由记者 李亚军 谢云芳 整理)